做完OA项目后,公司接了个会议系统新项目,我主要负责测试。
无纸化会议系统是通过无线网络,借助平板电脑实现局域网内开会的一套系统。当年不像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市面上比较常见的是纯软件的会议系统如webbex,还有硬件的会议系统(就是有自动升降台的那种会议系统),前者缺点是受网络影响,体验不佳,后者是价钱太高,而且对小企业来讲不现实。
我们先来看传统会议的特点:
在特定的会议场所,与会人员面对面的交流,讨论业务并进行决策;通过电脑、投影仪、幕布等为会议提供显示工具。
缺点是会议通知,会议文件准备,现场记录人员,会后纪要整理等繁杂的工作需要大量时间;缺乏互动参与,对于决策性会议缺乏便捷高效的解决方法(如投票表决)。
智能会议的特点:
会议管理清晰,节省纸张等资源,丰富的会议方式。
产品功能:
1、会议资料管理
主持人可以在后台上传好资料,根据资料权限,与会人可以直接在平板上查看或标注资料重点;会议时通过主持人共享给与会人员查看,避免机密核心资料外泄。
2、白板讨论分享
主持人可以在白板上写字绘图共享给参会人。
3、投票表决
与会人现场参与投票,现场实时匿名反馈投票结果,公平公正,提高投票效率。
以上是简单介绍,下面讲下我主要负责的测试工作,测试不是盲目随意的测试,需要有测试目的,测试方法,测试结论,最终评估项目的可操作性,为产品下一步的发布做准备。
测试目的
通过功能性测试,验证会议系统的性能及在公司部署的可行性、可操作性,为系统的实施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测试环境
在公司局域网内搭建测试环境:
后台平台: windows2003
中间层: IIS 7.0
数据库: SQL 2005
设备: TP-LINK路由1台、思科无线AP1台,PAD 24台(8寸、9.7寸)
测试方法
一般来讲,软件公司都有专门的测试人员来测试,实施人员主要是配合做软件的功能性测试(黑盒测试)通过测试来检查软件的每个功能是否正常使用,不考虑程序内部等情况,只检查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受输入数据而产生正确的输入信息。
当时老大只给了excel模版,然后讲了1个小时,我就开始测试了。参考模版里面很简约的写了测试的重点,远没有软件测试书籍里面讲的那么多内容。
测试数据准备
主要有用户数据、权限数据、其它输入数据等。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建立好基础测试环境,准备后面的常规测试。
1)外观、命名的检查(一致性测试)
这里主要遵循一致性原则,就是软件各个界面、按钮等元素的统一。比如软件界面风格,按钮的摆放位置等,都需要一致。
2)默认值测试
所有的下拉列表、查询框、日期时间等都需要有默认值
3)常规测试
根据我们之前准备的测试数据,完成的操作软件,主要涉及的就是 增、删、改、查等操作,根据测试过程,看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结果。
4)边界、非法值测试
我们输入的内容主要有数字、字母、符号、文字等信息,判断是否允许输入以及是否有异常的提示。
5)逻辑测试
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按照用户的操作相关完整的体验下软件的操作流程,想象自己是小白用户,这样容易发现软件业务逻辑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测试完毕后记录收集软件的缺陷或需求,反馈给项目经理(产品经理),然后他们会讨论决定排期并分配人员解决。当然,我们再描述Bug(缺陷)的时候应当力求准确性,尽量的可以量化,最好是能够重现这个问题,利于解决。例如
- 投票,新建投票,点击保存后,经常出现意外停止。
- 主持人发起投票,参会人平板有时能弹出投票框,有时没有弹出。
- 查看投票,查看饼状图的界面应该有“返回”按钮
这时第一次测试后反馈的测试结果的前3条,老大看到就开始发飙:什么叫经常和有时?这个可以重现吗?可以用数字衡量吗?为什么你觉得饼状图界面应该有“返回”按钮?
以上是反面的例子,要是现在我再来回答,肯定就会明确的告诉频率,比如:我这边重复操作了10,出现意外停止的评论是3次等等。针对为什么你觉得饼状图界面应该有“返回”按钮?可以这样说明:查看完饼状图界面,用户需要返回,有2种方式去实现:一个是增加“返回”按钮,另一个是做成再次点击饼状图返回的交互效果……
重复的测试工作比较考验人,必须要非常有耐心,才能测出软件的Bug,此外还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可以不可以……这样在测试的过程中可以给产品带来更多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