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的《一出好戏》

初见黄渤,是在《疯狂的石头》,那个吃着面包,被追赶的疯子给我印象很深。后来看了他的荧幕首秀《上车走吧》,感慨:这不就是活生生进京打工的农民工么。再后来,不知怎么的成为金马影帝,60亿票房帝。这些就像他曾经组建的蓝色风沙乐队一样消失。

在真人秀节目《向往的生活》《极限挑战》《幻乐之城》中,黄渤卖力的宣传自己第一部自导自演的电影。黄渤本来可以轻松的拍一部有商业卖点的处女作。但大却给自己贴了跟多标签:导演、主演、编剧。从修改剧本到远赴日本小岛实地拍摄,黄渤又经历了一次人生大考。一出好戏难度相当大。

马进(黄渤饰)欠下债务,与远房表弟小兴(张艺兴饰)在底层社会摸爬滚打,习惯性的买彩票,企图一夜爆富,并迎娶自己的同事姗姗(舒淇饰)。一日,公司全体员工出海团建,途中,马进收到了彩票中头奖的信息,六千万,就在马进狂喜自己翻身的日子终于到来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滔天巨浪打破了一切。苏醒过来的众人发现身处荒岛,丧失了一切与外界的联系。在封闭小岛的背景下,失去规则、失去阶级、失去财富的他们呈现出人性百态的浮世绘 。

印象最深的是最后,大家找到一条搁浅的大船作为住处,岛上的鱼类、食物充足,于是大家安于现状,吃吃喝喝过的很开心。黄渤演的马进为了自己的爱情,怕离开小岛回到现实中会失去珊珊,于是隐瞒有大船经过的消息。后来终于醒悟,决定重新再活一次,于是在大船在附近时,放火烧掉破船,大火引来救援,于是大家都得救重回现实。

片尾彩蛋:

原来的小岛已经开发成旅游区,有游客问:

“你们在岛上这么久,是靠什么生存下来的啊”

老潘答:“同舟共济、齐心协力,靠的就是团结”

结结实实的打脸,满满的讽刺。

一出好戏。

《邪不压正》读不懂的姜文

《邪不压正》是姜文的民国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前两部是《让子弹飞》《一步之遥》。

今天看了半集《邪不压正》,真的看不懂,看不下去。早几年看《一步之遥》就让人难受,《邪不压正》跟《一步之遥》一样,夸张的肢体语言和台词,仿佛进到戏院。

但这不排除我对另外两部姜文电影的喜爱,尽管两部都是禁片。一部是《鬼子来了》,这部影片很好的表现了特殊背景下农民的愚昧,但由于题材特殊,没通过审核挺正常。当年电影局对这部影片的部分回复内容如下:“影片一方面不仅没有表现出在抗日战争大背景下,中国百姓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反抗,反而突出展示和集中夸大了其愚昧、麻木、奴性的一面”。

另一部是贾樟柯的《天注定》。因为隐射社会现实被禁。周克华跨省作案、村民对抗干部贪腐开枪杀人、东莞色情服务、流水线工厂员工跳楼、小三被原配打、贪官逼迫良家妇女致反抗杀人。这四个故事分别取材于胡文海、周克华、邓玉娇三起轰动全国的刑事案件,以及富士康跳楼事件。 姜文演的人物在影片中叫大海,他一直对村里的煤矿被富豪侵占,感到非常愤怒。他试图写信到中南海告状,但因为不知道中纪委的具体地址,导致无法寄信;他试图挑衅曾是自己同学的富豪,却又被人用铁锹像打高尔夫球一样打得头破血流,从此多了一个“高尔夫球”的外号。戏台上,林冲被高衙内逼上梁山,戏台下,大海拿出了自己的猎枪,踏上了快意恩仇之路,将那些不把自己的维权当回事的人一一枪杀,包括那个鞭打马的主人,一声声枪响过后,他终于露出了笑容。

以暴制暴确实是违法的,需要受到惩罚,但追究真实原因,还是底层社会的悲哀。

《邪不压正》中姜文究竟想表达的是什么?要在作品和观众的理解能力取得平衡,不太可能。只不过到了他可以拍自己喜欢的电影,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形式,不在乎钱的境地。这样的电影,打上太多烙印,喜欢他的称之为style,不喜欢的只能说特立独行,真的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