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板,不仅要关注对于事的产出,还要提高对人的关注。老板时时刻刻都在与员工、下属的沟通,但在很多时候,沟通往往变得低效而无意义——邮件内容太长只能一扫而过,微信群信息太多来不及回复,员工不能理解自己的意思,而老板又无暇多解释几遍……
作为员工,除了在乎自己在老板面前的表现,也希望自己能拥有引人瞩目的成绩,得到老板的认可,同事的好评。然而,上下级的职别,不善言辞的表达,落后的激励,也让员工往往变得无所适从。
现代科学管理体系鼓励通过创新和价值观的坚持让全员接受一个更高的目标。管理者带头进行开放沟通文化,同时通过协同办公协作体系,让老板和员工的沟通更有效。本期《To B行家说》,主持人创业分子CEO 纪中展,将与明道创始人兼CEO 任向晖、资深媒体人 王涌,来谈谈:“协同软件是否会造成老板与员工关系割裂?”
服务大企业是否能都带来超额利润
- 需要对大企业退出个性化定制服务
- 需要打通大企业内部各个环节
- 长期维护人力成本太高
大企业有较高的付费意愿和能力,一旦他们转为付费客户,对产品就有更高的要求。例如个性化需求,为了满足大企业,太多的个性化需求会导致产品标准出现偏离。
服务大企业更受资本市场青睐,一旦有资本进入,可能会导致市场出现伪需求,偏离原来产品的定位。
大企业对数据安全性有更高的要求,公有云模式已无法满足。而私有云的部署会导致产品维护成本居高不下。
因此指望多服务大企业带来更多的超额利润是不可取的。
To C手段玩转不了To B行业
ToB行业的三个特点:
- 企业决策是理性的
- 市场变化快,当前市场占有率不能决定未来
- 后发优势大于先发优势
对于ToB行业后来做的人有机会比前面做的人做的更好,例如10年前我们可能用Delphi做到C/S产品,现在就无法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后来者会有更好的架构,如独立APP、H5等更符合当前互联网用户使用习惯。
ToB的需求是刚需,企业更在意能否解决它的痛点,对产品的界面、操作体验等不太在意。而ToC产品恰恰想法,用户更在意使用体验,这个是ToC和ToB用户的巨大差异。
培养自发力强的员工是管理初衷
企业使用协同工具管理的最终的目的还是培养员工自动自发的能力。但在前期推进的过程中会招到员工的抵制。例如在CRM中外出拜访客户需要打卡,以前业务员可能悠哉悠哉拜访完就回家休息。但现在有了拜访签到打卡,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所以企业管理者很喜欢,但员工觉得被监督,就会抵制。这时候,一方面管理者要去关注推进工具的使用,从而让所有员工自动自发的工作。另一方面也要人性化,不能太死板,给员工一定的空间。做到张弛有度。
完全靠工具制度化的来管理公司是不可行的。培养员工自动自发的能力才是目的。
想在saas行业创业需要准备什么
- 要对垂直领域有深入的研究
- 保持创业热情,不断提高能力
- 不要为转型而转型
要想在saas企业创业,深耕垂直领域的方向是不会错的。美国有1500家saas企业,除了salesforce等老牌saas企业,还有很多小众的企业,他们往往专注垂直领域,只解决某小部分企业的核心需求就足够养活自己。
如果本身是做传统行业,不要为了转型而转型,不同的领域差距巨大。一定是有了转型的需求再转型,而且转型也只是对自身传统业务的补充,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
To B 有没有成功的商业模式,能否妥协于一个平台
To B没有占据统治性地位的企业,商业模式也比较单一。一般是免费+收费,主要通过企业版收费来盈利。而且ToB企业创立前几年大都是亏损的。
产品不要妥协于一个平台,虽然依靠BAT等的平台会给你带来流量、用户。但是做生意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平台会让你失去很多能力。一旦受限于平台的生态系统,你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受限。如果有一天你跟平台闹掰,将面临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