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监控项目实施

完成了枯燥了几个月测试工作,迎来了有趣的设备监控项目实施,周期3个月,出差武汉。借此机会深入的体验江城生活。

客户是做奶粉添加剂DHA的知名企业。我们公司在OA系统里面增加了模块设备监控,该系统基于OPC协议的控制通讯及运行状态实时采集技术,通过接口机,综合利用国际先进的数据采集技术,高速数据采集程序,透过现场操作站的I/OServer直接读取现场仪器仪表及I/O模块数据,实现生产过程实时数据的采集,让用户通过局域网或互联网就可以查看实时的生产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

为什么会有这个项目呢?客户DHA生产车间已经有一套设备监控软件,主要就是实时监控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压强等,但是合作厂商只做了局域网监控,监控设备就在车间,而车间环境恶劣,高温没空调,噪音,还有发酵过程产生的奇怪气味,每次我去现场都是全副武装,进去后太难受。生产的工人必须在车间坚守,但车间工程师和车间主任就没必要了,一般只是看下监控数据是否有异常,然后指挥工人处理即可。因此才特别要求增加远程监控功能,让他们随时在办公室和在家也能看到数据。

说白了,就是通过OPC客户端采集本地监控数据传到云服务器,然后再OA系统中展示出来就可以了。

继续阅读设备监控项目实施

测试也精彩——平板时代的无纸化会议系统

做完OA项目后,公司接了个会议系统新项目,我主要负责测试。

无纸化会议系统是通过无线网络,借助平板电脑实现局域网内开会的一套系统。当年不像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市面上比较常见的是纯软件的会议系统如webbex,还有硬件的会议系统(就是有自动升降台的那种会议系统),前者缺点是受网络影响,体验不佳,后者是价钱太高,而且对小企业来讲不现实。

我们先来看传统会议的特点:

在特定的会议场所,与会人员面对面的交流,讨论业务并进行决策;通过电脑、投影仪、幕布等为会议提供显示工具。

缺点是会议通知,会议文件准备,现场记录人员,会后纪要整理等繁杂的工作需要大量时间;缺乏互动参与,对于决策性会议缺乏便捷高效的解决方法(如投票表决)。

智能会议的特点:

会议管理清晰,节省纸张等资源,丰富的会议方式。

381-1

产品功能:

1、会议资料管理

主持人可以在后台上传好资料,根据资料权限,与会人可以直接在平板上查看或标注资料重点;会议时通过主持人共享给与会人员查看,避免机密核心资料外泄。

2、白板讨论分享

主持人可以在白板上写字绘图共享给参会人。

3、投票表决

与会人现场参与投票,现场实时匿名反馈投票结果,公平公正,提高投票效率。

381-2

以上是简单介绍,下面讲下我主要负责的测试工作,测试不是盲目随意的测试,需要有测试目的,测试方法,测试结论,最终评估项目的可操作性,为产品下一步的发布做准备。

测试目的

通过功能性测试,验证会议系统的性能及在公司部署的可行性、可操作性,为系统的实施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测试环境

在公司局域网内搭建测试环境:

后台平台: windows2003

中间层:   IIS 7.0

数据库:   SQL 2005

设备: TP-LINK路由1台、思科无线AP1台,PAD 24台(8寸、9.7寸)

测试方法

一般来讲,软件公司都有专门的测试人员来测试,实施人员主要是配合做软件的功能性测试(黑盒测试)通过测试来检查软件的每个功能是否正常使用,不考虑程序内部等情况,只检查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受输入数据而产生正确的输入信息。

当时老大只给了excel模版,然后讲了1个小时,我就开始测试了。参考模版里面很简约的写了测试的重点,远没有软件测试书籍里面讲的那么多内容。

 

测试数据准备

主要有用户数据、权限数据、其它输入数据等。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建立好基础测试环境,准备后面的常规测试。

1)外观、命名的检查(一致性测试)

这里主要遵循一致性原则,就是软件各个界面、按钮等元素的统一。比如软件界面风格,按钮的摆放位置等,都需要一致。

2)默认值测试

所有的下拉列表、查询框、日期时间等都需要有默认值

3)常规测试

根据我们之前准备的测试数据,完成的操作软件,主要涉及的就是 增、删、改、查等操作,根据测试过程,看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结果。

381-3

4)边界、非法值测试

我们输入的内容主要有数字、字母、符号、文字等信息,判断是否允许输入以及是否有异常的提示。

5)逻辑测试

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按照用户的操作相关完整的体验下软件的操作流程,想象自己是小白用户,这样容易发现软件业务逻辑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测试完毕后记录收集软件的缺陷或需求,反馈给项目经理(产品经理),然后他们会讨论决定排期并分配人员解决。当然,我们再描述Bug(缺陷)的时候应当力求准确性,尽量的可以量化,最好是能够重现这个问题,利于解决。例如

  1. 投票,新建投票,点击保存后,经常出现意外停止。
  2. 主持人发起投票,参会人平板有时能弹出投票框,有时没有弹出。
  3. 查看投票,查看饼状图的界面应该有“返回”按钮

这时第一次测试后反馈的测试结果的前3条,老大看到就开始发飙:什么叫经常和有时?这个可以重现吗?可以用数字衡量吗?为什么你觉得饼状图界面应该有“返回”按钮?

以上是反面的例子,要是现在我再来回答,肯定就会明确的告诉频率,比如:我这边重复操作了10,出现意外停止的评论是3次等等。针对为什么你觉得饼状图界面应该有“返回”按钮?可以这样说明:查看完饼状图界面,用户需要返回,有2种方式去实现:一个是增加“返回”按钮,另一个是做成再次点击饼状图返回的交互效果……

重复的测试工作比较考验人,必须要非常有耐心,才能测出软件的Bug,此外还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可以不可以……这样在测试的过程中可以给产品带来更多新的东西。

 

OA系统实施的经验教训

2011年伴随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智能手机和3G网络的普及,办公自动化管理取得极大的突破,通过Workflow(办公流程自动化)和KM(知识管理)相结合,办公自动化软件(OA)更加注重部门以及跨部门的协作,促进企业员工的协同发展。

早在2011年,ERP行业如日中天,南金蝶北用友的名号尽人皆知,我的第一家公司刚开始做OA项目,我进去的时候,产品刚刚上线,客户是一家产销研一体的平板电脑公司,产品主要出口非洲。老大看重我在大学的ERP实训,让我负责这个项目,包含后端进销存这一块。

继续阅读OA系统实施的经验教训

企业信息化建设——上ERP找死,不上ERP等死。

“上ERP找死,不上ERP等死。”柳传志先生的名言在整个软件实施行业无人不知。 为什么这么说呢?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我们先来分析企业为什么要上ERP软件,或则说企业为什么要做信息化管理。企业永远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的,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人员不足,我们可以身兼多职,前台可以负责行政人事,研发同事可以兼职网管,仓管可以兼职送货,刚开始,企业可以将就,毕竟市场,业务量并不大,可以应付过来。后面当企业不断的发展,业务增多,人员增多,事情越来越多,忙不多来的时候,信息化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举几个列子来说明:

1、网络建设,很多小企业买的家用路由器,10来个人用已经很紧张,后面人员越来越多,渐渐的网络已经力不从心,他们为了省事,不断通过接入路由来解决,网线到处都是,导致网络管理越来越混乱。如何解决,很简单,换个企业级的路由,做VLAN不就好了吗,这样可以合理规划线路,方便后期网络的扩展。同样的还有网络带宽,整个公司用4M的带宽,不卡才怪,带宽不够用多拉几条线就好了。

2、OA协同办公软件,OA的核心是工作流,靠工作流驱动整个系统的运行。通俗点说,企业用的最核心的就是审批这个功能,比如请假审批、财务审批、文件审批等等,通过OA审批解决拿着文件到处找领导签字的痛点,领导不在公司,没关系,用手机APP一样可以审批文件。客户现场没带销售合同,没关系,现在有电子公章,一样具有法律效率。OA减少我们低效的跑腿工作,提高沟通效率,让企业更高效的发展。

3、ERP,字面解释是企业资源计划,可以理解RP软件就是帮助企业做资源计划的软件。ERP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柳传志先生的上ERP找死,不上ERP等死我们可以理解成两方面,一是上ERP的最终实施成功率很低,不上ERP会制约企业发展甚至导致企业的最终灭亡。为什么呢?

1)早期ERP的实施成本比较高,ERP整个实施下来动则10万,整个周期持续几个月,需要做流程改造,所有人员配合,才有可能成功。坊间传说ERP的实施成功率不到10%,大部分项目最终不了了之,企业最终回到从前。

2)企业管理者缺少执行力,很多老板也是听说上ERP可以提高企业效率,才拍板花了大价钱上ERP,实际参与过程中,如果老板缺乏力度管理,项目小组很难推进。所以我认为管理者在整个ERP项目过程中能产生一半的作用。首先从项目动员大会,项目小组成立开始,管理者就需要参与到整个ERP上线过程,如果管理者实在太忙,那需要制定小项目的负责人,让他们定期向自己汇报项目推进进度和阻碍,协助解决人员沟通的问题。其次管理者要有信心,相信ERP最终能成功上线,鼓舞士气。第三,由于上线过程中肯定涉及到加班占用非工作时间,不要让大家觉得上ERP不关我的事,因此管理者可以设定适当的奖惩措施,如餐补,加班调休等等,用这些工作间接的来保证项目的周期。

3)选择靠谱的乙方,尽可能的选择靠谱的乙方,ERP软件公司一般都有外包项目,通过代理商或渠道去服务,有条的话,一定要选择ERP厂商本部的项目实施人员。特别是项目经理,要有丰富的实施经验,负责过大型相关项目。乙方优秀的项目管理能力对整个项目最终成功也有决定性的作用。

4)做好牺牲准备,这里的牺牲是指企业人员的牺牲。ERP实施过程会遇到流程变革,部分岗位会以新的流程去工作,必然会导致那些员工由舒适区降到不舒适区,对于不合适的员工,如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仍然无法适应,那就只有大刀阔斧的改革。在不变革企业都要灭亡了,穷则思变就是这个道理。

4、CRM,最近几年最火的客户资源管理,15年是CRM行业SaaS元年,CRM也由早期仅仅管理客户资源逐渐过渡到帮助企业更好的做商业决策。由于CRM是企业级软件,绝大部分是To B的(也有极少数To C的CRM)会有几个问题:

1)过分的满足企业老板的需求,比如GPS轨迹监控,通话录音等功能,很多销售人员比较反感,导致销售人员抵制。

2)不符合销售人员的工作习惯,追求大而全,软件功能堆砌。实际能用到的核心功能就那么几个,比如企业工商查询,销售人员录入客户时可以通过自带的工商查询功能知道企业全称,避免避免客户重复跟进;比如很多销售人员比较喜欢工作报告,以前每次发邮件,资料零散不便查看。通过手机APP语音输入当天工作报告就比较方便。

所以在设计CRM的时候,也应当多多考虑使用者的需求,符合销售人员的使用习惯。不能一味的满足老板的口味,总是做些锦上添花的事情,要知道雪中送碳才是重中之重。而且要少用营销噱头,什么提高订单转换率之类等等,一听就华而不实,到头来砸了自己脚。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路很长,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在又有了新的方向,比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会舆论的力量也是企业需要关注的。比如微信朋友圈或微博上针对公司的负面新闻,企业应当快速响应并去重视,直接联系发布者,帮助解决问题,然后让发布者删除负面内容。当然最关键点是平时把工作做好,让客户发布正面的信息,让客户为你点赞,因为一旦负面的消息传播出去,实际就已经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