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有客户愿意为简单的CRM付费

我在一家创业公司做产品经理时,他们基于钉钉应用平台开发的一款轻量级CRM刚刚上线不久。而开发这款应用的初衷是因为应用市场中有好几款CRM,但是感觉跟市面上的同类软件一样,做的太复杂,开发的功能没几个公司愿意使用,那时候产品总监常常把“轻应用”、“极简”等关键词挂在嘴边。极力推行做一款“极简”的应用。

现实中市场上的每一个竞争者,不管它们提供的解决方案在一开始是复杂还是简洁的,后来都不约而同的在 CRM 服务上添加了很多新的工具和功能,永远都在做加法。

事实上客户关系管理市场(CRM)现在确实是被一些“复杂”的 CRM 系统所垄断。不管你是通过收入来说,还是通过应用内用户数量(按licence收费)来说,只有国外的 Salesforce、微软等几家公司实现超过 10 亿美金的收入,超过 100 家付费大客户,以及上百万付费购买的“licence”。国内也仅有中国salesforce——销售易达到几千万级的收入,上百家付费大客户。

2015年是saas元年,很多风投公司看好一些saas  CRM 公司,如纷享销客、红圈营销、小满科技等,投资到这些初创公司身上,并称产品为“专门用来干掉 Salesforce 的杀手级应用”,但如果这些公司还没倒掉,一般都只有五年左右的运营时间,付费企业不会超过2000之类,收入不过千万。简而言之,这些公司远远比不上上面提到的那些“航空母舰”。

但是,还有很多人不死心,还在不断地去尝试开发 CRM 系统,希望把它做的更加简洁,或许他们的思路来自苹果乔布斯,更相信这个做法会给他们带来无限宽广的市场前景。

但是,还有很多人不死心,还在不断地去尝试开发 CRM 系统,希望把它做的更加简洁,相信这个做法会给他们带来无限宽广的市场前景。如果你也是这批人中的一位,那么这篇文章就是写给你看的。

CRM 应用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让我们首先澄清一下最开始的思路:其实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 CRM ,这个概念实在太笼统模糊了,从一开始就存在着三种本质上就截然不同的 CRM 应用:销售、营销、以及服务。

如果是销售型 CRM,那么应用内载有的是付费客户的数据,产品报价、发票、配送状况、基本的存货管理、订金管理、产品类目等等;

如果是营销型 CRM,那么它的重点放在潜在客户身上,而不是客户。营销型 CRM 用来吸引访客,筛选其中的潜在用户,分群,定位,使得他们从不同的“销售漏斗”中渐次经过,一步步将他们转化成为付费客户。这时候,你的工具套件中往往要涉及电子邮件营销、营销自动化、电话营销以及当前最火爆的通过微信朋友圈、微博分享来实现的H5营销。

如果是服务型CRM,其实就类似智能帮助台,你完全不需要什么报价、发票、电子营销的功能,但是你需要管理客户案例知识库、智能自动回复客户问题。

所以你看,如果你一开始就想打造一款“简单的 CRM 应用”,那么你就把这三个概念全部抛之脑后,而要打造一款集三个目的于一身的应用,它本身就不可能简单。

确实,现在市面上有一些很棒的 CRM 系统,它们都把这三个功能给合于一身了,但是没有任何一款产品夸自己是简单的,因为道理很简单,它们本身就非常复杂。

那么好,假设你现在还能在一开始搞清楚这三者的区别,并很聪明地选择其中的一个方向前进。根据我多年的从业经验,这些创始人往往愿意专注于销售 CRM 或者营销型 CRM 来开发,有的公司甚至还做不到这些,仅仅停留在 CRM 之前的阶段,也就是做一个类似于我们手机通讯录的联系人管理系统。

为什么现在 CRM 市场发展的如此迅速?哪怕是超小型的公司如今都在使用 CRM 软件,其实原因只有一个:这个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如果你只是开发一个记录客户、联系人、订单信息的crm,如果功能就比 Excel 多了那么一丁点,都能帮助到任何一家小公司实现商业上的突破。

但是对于CRM行业有个很致命的问题,应用打开率太低,作为使用最广泛的员工,能不使用就尽可能的不使用,为什么?CRM老是要通过GPS跟踪、记录我的位置,拜访客户还必须签到,感觉不够人性化,老被监控……所以他们不愿意用。

如何提高打开率,其实很简单,第一种就是把用户每天都要做的动作让CRM去做。销售人员无非就是跟客户沟通,通过微信、邮件、电话沟通,商务沟通一般都是邮件和电话,那crm可以将邮件和电话记录下来,关联客户。这样所有的跟进过程,邮件、电话录音都记录下来,后面再去跟进、去做role play,去做录音分析都非常便利。做这种呼叫中心的功能比做名片扫描、工商查询、附近客户等功能更靠谱。客户的付费意愿更高。

第二方法就是做好客户关怀,加深你在客户那里的印象,例如在 CRM 应用里提供某种自动化的流程,目前培训和母婴行业有明显的时间属性,自动化营销应用较多。为销售人员做更多的尝试,提供更多自动化的服务。这也是决定你是否能够在市场上胜负的关键。

为什么没有客户愿意为简单的CRM付费呢,在我看来是一是因为做轻应用的企业其实是希望一款产品能满足所有行业客户,导致产品缺乏行业专业度;二是没有抓住用户的高频核心需求,简而言之就是做了一些不痛不痒的功能,无法让客户眼前一亮,更谈不上付费了。

行车记录仪潜在客户拜访

XX公司 做行车记录仪 目前16款产品

员工20多人,4个销售,1个商务

目前行业淡季,订单每月3K,订单数量并不大。目前通过微信、QQ接单等传统方式接单,商务能够应付过来。预计3个月后订单量达到一定规模再考虑用系统进行管理。

1、关注售后、售前、投诉等处理

产品售后服务交给当地经销商,一年内包换。

2、需要通过系统做推广,包括视频、图片、产品等(H5营销)

3、比如对客户做ABCD的分类,不同的客户对应不同的价格。(产品按客户等级、具体客户定价)

结论:

目前订单量太少,暂不需要专业的订货系统。应该关注SKU较多如上千种,下单频次高的客户群体,如机械零配件等的客户群体。

医院潜在客户访谈

访谈目的:了解医院信息化建设需求,推销二维码报修系统

访谈对象:惠州XX区医院

信息科 徐科长:

设备维修需要响应快,都是使用传统电话报修。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通过电话到信息科直接进行维修,专业医疗设备直接电话联系厂家进行维修。目前医院设备不多,维修人员较少,暂时用不上维修系统。

医院设备属于国有资产,采购、报废需要上报财政系统,如果仅仅使用报修系统,需要录入重复设备信息,比较麻烦。期望可以直接对接财政系统。可以做固定资产的管理,如盘点,报废等。

医院信息化建设有3大块:
1、医疗业务
预约挂号、看病拿药、接入社保等

2、医疗管理
医疗质量控制、数据分析

3、互联网应用,对外业务
如服务卫生等

如果你们要做医疗信息化这一块,建议去看看最近医改的文件,帮助解决其中的问题。
财务 李小姐

现在有1千多固定资产,半年盘点一次,人工盘点。
固定资产对接财政系统,涉及固定资产采购审批、折旧等。

访谈对象:惠州XX民营医院

设备科 蒋科长

目前比较关注安全,如数据库审计,内网安全。
设备维修也是直接通过电话报修直接处理。然后在excel中进行记录。

设备科 刘科长

上系统不能仅仅是除了维护保养,我们还用到固定资产统计、特总设备,计量设备,经济效益分析,如一台设备购置前到入库,使用、维护保养、报废
如果单单只是保修保养,我不会使用你们的系统,应该是做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现在很多公司设备管理都是这样做的,如中设、保力等。

总结,因为访谈对象都是设备科人员的缘故,医院设备科提出的都是专业设备管理的需求,单单只做二维码保修系统无法满足这一块的专业化需求。目前这2家医院还没有上设备管理的专业软件,也有其它的厂商在推进,结合目前公司的发展状况,无法满足需求,也不符合公司产品定位,建议不要花过多精力在医疗行业客户。而是专注做高价值设备租赁,维修服务又外包给第三方,需要监督第三方维修服务质量的潜在客户。

需求评审

会前准备
  • 提前给出评审内容,确定参考人已经看过,并给出他们的意见,在评审会前就尽量达成一致,避免正式评审时在会上花时间去讨论内容
  • 提前发出邀请,确定评审主题、主持人,确定参会人、时间、地点
评审会
  • 会议上对会前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每条问题尽量不要超过5分钟
  • 超过5分钟的线下再讨论
  • 如果有严重问题,讨论是否需要第二次评审会
会后跟踪
  • 根据会上讨论结果更新评审材料
  • 跟踪会上讨论未果的议题,告知大家结果
  • 更新所有要讨论的问题之后,将新文档发给发给大家确认
  • 系统工具记录记录所有要讨论的问题,通过后关闭评审

注意事项

  • 最重要的是做什么都要言之有理,做任何东西都要想为什么要这么做?
  • 非技术问题,文案、UI等都是小问题,当场敲定,或细节下来再商量
  • 评审的时候技术说实现不了,直接问之前不是沟通过吗,为什么实现不了?否则就是自己的责任
  • 需要确认的时候,发群里说一下,看一下有没有问题,没有问题就按照这个去做,一旦出问题不要自己背锅。
  • 要做向上管理,不要把老板当老板看,老板也会参与产品,对于老板的建议和意见,可以听从,但不照做。同样言之有理即可。
  • 干事情多问几个为什么,老板安排的事情不能只回答哦。别人说不出为什么的事情也不要去做。

创业公司产品经理怎么做?

1.严格把控需求,拒绝墙头草

每个需求的来源,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场景)

所有需求中,哪些是最重要的(优先级)

每个需求的实现方案,到底有哪些(解决方案)

根据目前的需求和重要程度和实现困难程度,下一步到底该做什么(排期)

牢记用户、场景、需求关键词

2.拒绝不合理需求

参考用户体验要素做产品设计,避免拍脑袋,自己意淫。

产品设计从下至上,由抽象到具体。由下至上的设计思路是所有产品设计中最重要的地方。战略层面决定产品的定位,很多公司产品无人问津就是刚开始的方向走错了。

3.最简单的方式解决客户的问题

1、砸钱圈用户的方式不靠谱

例如2015年在街头小巷人群集中的地方很容易看到这样的摊位:下载安装APP,关注公众号等可以获得礼品。这种获取客户的成本极高,而且往往不是目标客户,纯粹是为了完成任务。很明显,没有几个产品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烧钱确实可以带来一定的用户量,但是一旦不烧钱恐怕没几个用户会留下来。如前2年广告铺天盖地的纷享销客,采取免费措施,第一年免费提供给客户使用。但第二年客户就要慎重考虑是否付费的,达不到客户期望或者对客户没有价值的产品,免费给客户都不想使用,砸钱并不能持久。

2、挂羊头卖狗肉不可取

产品就要简单粗暴,直接解决问题就好。例如某通过手机网络、蓝牙开门的APP,挺方便的,但在开锁成功率都不能完全保证的情况下,杂糅了很多社交功能、O2O电商、理财功能,花花绿绿的界面加上此起彼伏的推广消息,真让人心累。

很多明明能简单解决用户痛点的产品,偏偏要说自己只是一个如果,未来通过这些流量来变现,未来我们要做平台…生态…,完全不靠谱。

3、做好团队润滑剂,避免不必要的争执

就是论事,不要人身攻击。

尽快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不要跟老板摊手:他们说都说不过谁,我也不知道怎么办

而是当老板问过的时候,自信的说:刚才有问题,不过已经解决了。

永远要在老板问你工作进度之前就给他汇报。